弥勒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,红河州北部,素称红河州“北大门”,辖区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,县城北距省会昆明143公里,南至州府个旧129公里,南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316公里,县内交通四通八达,昆河公路纵贯腹地93公里,滇越铁路沿西境跨越78公里,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。 弥勒县两汉时东北部属牂牁郡同并县、西南部属益州郡律高县。南诏及宁大理时为弥勒部,至元十二年(1275)改为弥勒州,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改为弥勒县,隶广西直隶州。民国时期仍称弥勒县,1953年设立弥勒彝族自治区,属宜良专区。1954年划归蒙自专区,1955年,改为弥勒彝族自治县。1957年,改为弥勒县,隶红河州。 弥勒县居住着汉、彝、傣、苗、回、壮等民族,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。县域地处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,盛产粮食、烤烟、甘蔗、油菜籽、生猪等,其名优产品有红糖、白糖、冰糖、风吹豆豉、优质蜂蜜、优质烤烟等,有“ 粮仓”、“蔗糖之乡”和“烤烟之乡”的美誉,近年发展壮大的又一产业酿酒葡萄为走红市场的“云南红”、“神泉”干红葡萄酒提供了优质原料。 南盘江环绕县境西、南和东部,主要河流禹门河、白马河、花口河汇为甸溪河纵贯全境入南盘江,水资源总量13.16亿立方米,库塘蓄水1亿立方米左右,正在建设投资 2.3亿元、年调节水量上亿立方米的雨补水库,水能蕴藏量大,发展水电事业条件优越。 各类矿产资源遍布全境,已探明的原煤储量9亿余吨,磷铁矿和褐铁矿量近6亿吨,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,自然景观以地下奇观白龙洞为代表,其景点密集、景观奇异、规模宏大而著称省内外,温泉地热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,以弥勒寺、慈云洞、禹门寺为代表的古迹禅寺,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。